中国企业报:中国PTA行业科学发展调查

黎斌杰

  • 0

    留言
  • 1047

    浏览
  中国PTA行业科学发展调查   □井玲 中国企业报记者于波李志豹/文   前言: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部分产业 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 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引导下,我国PTA产业实现了有序发展,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有效地扭转了国内 PTA市场短缺的格局,并使中国进口依存度保持在50%左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PTA工业生产和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我国PTA产业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 题与挑战。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在国家一系列振兴规划出台以及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下,PTA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小艳阳”———PTA企业相继扭亏为盈, 国内一些企业却趁拉动内需之机,不顾PTA产业科学发展布局,无视PTA供需基本平衡的市场现实,仍在不遗余力地积极申请PTA项目审批,特别是在PTA 已密集布局地区,依然在搞重复建设申报,记者对此深感担忧。如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PTA产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实现PTA产业的健康发展?记者 近日走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PTA行业协会、PTA骨干企业等多方代表,代表们对PTA行业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 分析。   初秋,在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石化)PTA生产监控中心,三套监控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100多万吨的PTA产品 将从这里生产出来,并最终投放到国内外市场。作为中石化最大的PTA生产企业,PTA已经成为扬子石化主要的盈利产品之一。然而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 盈利可观的行业,相比于2004年—2006年间的盈利已经大幅缩水。就在2008年底到今年年初的短短数月间,PTA产业更是经历了从跌入谷底到柳暗花 明的境况。这对于当前备受争议的PTA行业来说,似乎也预示着前进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2009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12号公告,对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精对苯二甲酸的倾销、倾销幅度及其对中国国 内精对苯二甲酸产业的损害、损害程度进行调查,这是由我国PTA行业三家骨干企业联合部分相关企业提起的,此案是我国首次对进口PTA产品发起反倾销调 查。这次反倾销调查,将我国PTA行业的发展又一次从幕后推到了台前。这也是PTA行业向国家首次发出的求救信号。   现状:高速发展的中国PTA产业(上篇)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PTA工业从无到有,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PTA产能迅速增长,新建装置不断投产,单套装置产能亦不断扩大,我国成为世界最大PTA生产国和消费国。   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PTA能力、产量分别达到1210万吨、1150万吨,占世界总能力的 26.7%、22.8%,均居全球第一。从2003年到2008年,6年间我国PTA产能和产量分别增长2.9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3%、 19.2%,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回顾中国PTA产业发展史,近3年的PTA产业发展十分迅猛。纺织品配额在2005年取消后,PTA需求量随 之激增,造成国内各地纷纷投资新的PTA生产线。自2005年年底,中国的PTA产能增至589.5万吨,一举超越韩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PTA生产国;2006年年初开始即有上海亚东、翔鹭石化、三鑫石化、扬子石化45万吨装置在年中之前先后投产,当年中国PTA总产能达到870万吨左 右;至2007年年初有宁波三菱、宁波逸盛两套各60万吨装置投产,4月再有辽化60万吨新产能投产;至2007年年底中国的PTA产能已经达到1040 万吨;2008年国内有BP珠海90万吨和台化宁波80—90万吨PTA投产,中国PTA产能达到历史性的1210万吨。也就是说,中国PTA从2005 年到2008年3年间产能增加了一倍多。   中国PTA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项汉银告诉记者,2005年到2007年发展最快,年新增产能都在100万吨以上,特别是2006年一年就新增了 290.5万吨,增速高达49%。到2008年中国大陆PTA产能已达历史性的1210万吨,产量也远超过2007年,并均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PTA产能已经完全占据全球老大的地位,目前中国PTA产能占全球PTA产能的1/4,亚洲PTA产能的1/3。   市场需求增速放缓   尽管国内PTA生产规模快速增长,自给率大幅度提高,但市场消费需求增速较快,PTA产品仍然供不应求,进口量还是很大。2008年我国PTA 表观消费量约为1700万吨,居全球首位。与2000年相比,8年间国内PTA消费量增长2.3倍,年均增长率为16.3%,自给率由44.6%提高到 61.1%。其中,2005年、2006年国内PTA消费量分别为1214万吨、1370万吨,而2007年达到1680万吨,也为有史以来最高峰。   与此同时,国内PTA进口量仍然很大,2005年为649万吨,2006年、2007年均达700万吨,2008年为594万吨,进口量虽有所 下降,但仍居全球首位。PTA不仅是成本拉动型,也是供需决定型的行业,因此供需变化对市场走势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2008年PTA需求方面 最大的变化是,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终端纺织行业在遭受出口环境恶化、内需减少、国家频发扶持政策的复杂因素作用下,依然逐步陷入经营困境。“虽然 我国政府通过出台减税、提高出口退税率、取消出口关税和降息等措施,以大力扶持纺织企业,但是纺织行业形势仍然严峻。受欧美发达国家陷入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纺织企业外销定单大量减少,纺织企业开机率普遍偏低,因此聚酯需求非常低迷,PTA市场需求面持续疲软。在这种情况下,PTA生产商不得不降低装置负 荷或者停车检修,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但是需求面疲软始终是PTA市场的拖累因素。”中国PTA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项汉银分 析说。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欣喜地告诉记者,我国PTA产业发展不仅生产规模快速发展,而且产业布局也在不断优化。目前我国 PTA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于消费中心和原料接卸条件较好的地区,如福建、浙江、江苏以及山东和大连的沿海一带,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中国 PTA产业的 “黄金带”。预计2010年浙江省PTA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30%,成为我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江苏PTA总产能也将达到275万吨/年。尤其是 “十五”、 “十一五”期间,国家主要在江、浙、沪等聚酯生产集中区安排建设大型PTA项目。2005年该区域PTA能力占全国总量的56.7%,2008年进一步提 高到72.1%。   由于我国PTA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主要靠近消费市场,与下游聚酯及涤纶生产能力集约布置,同时可利用沿海地域优势,便于接收原料进口,提高了我 国PTA行业乃至聚酯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近几年我国PTA企业在布局上更加关注到环境的承受能力,因为PTA废渣、废气、废水的投资、处理难度都很大, 这就更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问题:盲目增建中国PTA产业前景堪忧   (中篇)   我国PTA产业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内忧外患相包围的境地。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在国家一系列振兴规划的出台以及我国经济企稳回升 势头下,PTA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小艳阳”———PTA企业相继扭亏为盈,国内一些企业却趁拉动内需之机,不顾PTA产业科学发展布局,无视PTA供需基 本平衡的市场现实,仍在不遗余力地积极申请PTA项目审批,特别是在PTA已密集布局地区,依然在搞重复建设申报。同时,中国巨大的PTA消费市场更像一 块诱人的大蛋糕,吸引了大量国外PTA产品涌进国内市场,进口PTA给我国PTA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内忧:投资热潮加剧行业竞争   在面临外患的同时,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加入PTA行业,形成了由国企、民企和外资构成的多元化体系,国内PTA行业竞争愈加激烈。   在以扬子石化、仪征化纤、上海石化等为代表的中石化旗下企业继续扩大 PTA生产规模的同时,民营、外资企业踊跃加入 PTA行业,打破了国企在PTA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PT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如浙江华联三鑫石化60万t/aPTA生产装置是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民营 参股的大型石化企业,创造了国内 PTA投资主体为国有、民营合资的新型模式,打破了国企对 PTA的垄断地位;逸盛石化 60万 t/aPTA项目是浙江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共同投资的;宁波三菱化学 60万 t/aPTA生产装置是由中信集团和宁波PTA投资公司 (宁波化学61%、伊藤忠商事35%、三菱商事 4%)共同投资 (投资比 10:90)的。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介绍,2008年底,PTA生产企业总共16家,其中中外合资 5家,地方民营、地方国有控股4家,隶属中石化的 5家、隶属中石油的2家、目前在建的3家 (全是民营)。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更多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的加入,才加速了PTA行业的飞速发展,确保了PTA总量与市场消费需求的基本匹配。应该 说,国家 PTA“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是在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和部署。如果偏离了科学规划的指导,一味地再要上装置、 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大产能,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也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样也为整个PTA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致命隐患。   作为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聚酯大生产商,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仪征化纤)对竞争日趋激烈感触更深。PTA下游企业的激烈竞争,将会直接影响到作为上游行业的PTA的发展。通过对仪征化纤生产部主任赵付平和 经营部副主任吴剑南的采访,记者得知,近年来下游聚酯产能急剧膨胀,而有效需求不足,产能利用率下降。在聚酯化纤及瓶片需求的高增长刺激下,大量的外资及 民营资金投入到聚酯项目建设中。赵付平预计,2010年聚酯产能预计将达到2700多万吨,过度发展的聚酯产业将面对产能相对过剩带来的残酷竞争。随着全 球经济衰退、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影响,聚酯产品有效需求逐步回落,将出现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开工率不足的严重现象。虽然今年1月至8 月聚酯价格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聚酯出口量比去年同期(1—6月份)下降 20%左右。我国聚酯行业能达到75%的开工率,有25%都是资源浪费。聚酯行业中各企业的混战,只能靠PTA行业的激烈竞争来买单。   外患:进口PTA冲击国内市场   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吸引了大量国外PTA产品涌进国内市场,进口PTA给我国PTA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我国对PTA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剌激了进口量的不断增长,韩国、我国台湾、泰国、日本等都是主要进口来源地,其合计进口量从2005年的556 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63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例也由 2005年的85.5%上升到90.9%。对比不断上升的进口数量和比例,上述国家 (地区)的进口价格则呈现相对下跌的趋势。   2007年后,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中东、韩国、泰国等国家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出于转嫁行业风险的目的,大量向中国低价倾销PTA,造成我国PTA市场价格紊乱,严重影响到化纤及下游纺织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当记者采访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植艺时,郑植艺不无担忧地说: “由于进口PTA冲击国内市场,众多PTA企业陷入生产困境,产业出现大面积亏损,部分企业停产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骨干企业面临破产的巨大险 情。”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则更是让以纺织业为下游的PTA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2008年全行业出现了亏损,因此,PTA行业向国家 发出了救援信号。救援信号发出两个月之后,商务部于今年2月12日成立了反倾销调查小组。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整个亚洲PTA市场是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况,经济的不景气更使行业雪上加霜,有一些企业退出了这一行业,而更多的则是降低 装置开工率或者将装置暂时关闭乃至闲置。如果对原产地为韩国和泰国的进口PTA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国内的PTA工厂恶意拉涨价格,损害聚酯工厂利益,那 么,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台湾、日本、印尼等都有大量的剩余产能,必将提高开工率或重启装置,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厂家启动 的反倾销诉讼,只能部分减少进口PTA产量,但是改变不了整个亚洲地区PTA供略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随着国内PTA产能的再度扩张,从2008年起进口量开始逐步减少,我国PTA的进口依存度也从2005年的53.5%逐步下降到 2009年的 30.75%(预测值)。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还是行业协会的专家都认为,从长远来看,韩国、我国台湾、泰国已经 不是中国PTA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中东国家 (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将是中国PTA企业,甚至是中国石化业最有危险的竞争对手。首先,中东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他们最大的杀手锏;其次,近几年 来中东国家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原油的出口,他们已经开始向石油的下游行业进发。其中,中东的PTA产能也在逐年扩大,而他们又不具备可以和PTA行业规模相 配套的下游市场。因此,中国的巨大市场必将成为他们眼中的猎物。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对中东的石化产业到底能对我国产生多大的冲击进行研究。工信部有关领导告诉记者,中东等资源国家现在也 建立了很多炼油、乙烯的装置。据了解,到2010年或2012年,中东等几个国家就会有2000万吨乙烯产量释放出来,大概40%会流向中国。对于中东国 家的潜在威胁,中国PTA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项汉银也深有同感,以中石化为代表的中国石化企业也正在积极开发新项目,希望避开和中东国家的正面竞争,将损 失降低到最小,期待着中国的石化产业实现一次华丽的 “转身”。   我国PTA产业发展的制约三要素   虽然我国目前PTA的生产、消费均已占了全球很大的比重,但我国还远不是世界PTA领域的强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首先,我国PTA应用领域范围还比较窄,尚需开发。PTA是一种用途相对单一的化工中间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纤维用聚酯。从国际上聚酯产品消费结 果分析,近十多年以来,纤维用聚酯的PTA消费量约占2/3左右,非纤维聚酯占1/3,而我国PTA几乎全部用于生产涤纶用聚酯。2005年以前,国内纤 维用聚酯的PTA消费比重一直超过90%。随着国内瓶装饮料和食用油消费量的逐步增长,非纤维用聚酯的PTA消费比重有所增加,2008年达到16%,但 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习惯的逐渐变化,未来国内PTA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尚需进一步开发。   其次,我国推进的本土化PTA技术均为传统工艺,在生产流程、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 在简化缩短工艺流程方面,英国BP公司及日本三菱公司等均已取消了中间PTA(粗对苯二甲酸)干燥过程,能耗可降低20%以上。由于空压机组及其他部分设 备本土化制造难度较高,加上国内单台氧化反应器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受到专利及制造技术和运输条件等制约,超过百万吨级的PTA生产装置还需设置两台氧化反 应器,因此设备数量较多,占用土地较大,公用工程消耗较高,致使投资费用及生产成本等难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不易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并不强。为此,国 内PTA工业亟待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原料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PTA产业发展的桎梏。尽管国内PTA生产能力快速发展,但其原料PX发展相对滞后。由于PX与上游炼油产业关系 密切,受化工轻油原料供应、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游离于炼油企业单独建设PX生产装置因所需投资较大而实施困难,结合炼油企业规划 的PX工程也大多数进度拖延,致使国内PX供应难以适应PTA发展所需要。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内PTA产量快速增长,国内PX供求矛盾加剧,进口量也较大。2006年,国内PX自给率由 2000年的 87.4%下降到 61.5%,2007年为58.5%、2008年为52.6%。在一定程度上,当前国内聚酯产业链出现的市场供需矛盾,已由PTA环节前移到PX环节。 对策:强化管控抑制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下篇)   中国PTA产业从市场竞争、产业链衔接等综合因素来看,再要盲目地投资上马PTA新项目,一定会存在严重的产业发展隐患。 中 国PTA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下苦功夫———提高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节能降耗取得成本上的优势。同时,PTA产业健康有序 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合理调控产业结构和布局,适度发展炼油工业等上游行业,大力扶植下游行业,加快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也成为促进我国PTA产 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PTA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需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凭借的应该是“质”,而不是“量”   产能扩张向竞争力提升转型   当被问到国内PTA项目建设是否投资过热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告诉记者,从市场竞争、产业链衔接等综合因素来看, 再要盲目地投资上马PTA新项目,一定会存在严重的产业发展隐患。王孝峰的担忧不无道理。王孝峰给记者做了一个简单分析,从整个亚太或世界市场上来 看,PTA是供应略大于需求。中国PTA产能的增加就意味着挤出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在此情况下,国外厂商不得不加大采取降价的措施加强竞争能力。 这就是PTA市场需求旺盛而国内厂商仍面临陷入亏损境地的症结所在。   我国PTA产业在经历了产能高速增长的发展后,已经面临着由产能扩张到竞争力提升的转变。王孝峰告诉记者,国内PTA企业当务之急应该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下苦功夫。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一直非常重视PTA产业发展,不断强化了解技术装备本土化的推进工作,逐步提高了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目前, 我国在PTA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技术研发,集成技术在开发以及工程设计、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中国PTA行业 的中流砥柱,扬子石化通过自主创新、节能改造等举措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扬子石化在国内百舸争先的大环境中通过自主创新努力实现PTA装置大型化、节能化、环保化,不断提高PTA装置竞争能力。据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 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大本介绍,早在1995年———1997年,在没有专利商参与、原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创新,消除装置瓶颈 的扩容改造,将其生产能力由45万吨/年提高到60万吨/年;1997年通过了装置考核;1999年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技术鉴定,形成了具有扬子特 色的改造技术;2004年启动INVISTA最新工艺技术扩建一条45万吨/年PTA生产线项目;2006年建成投产,使扬子石化成为国内百万吨级PTA 生产基地。以扬子石化为代表的中国PTA企业不断的自我摸索和进取,为我国PTA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植艺曾表示,目前我国PTA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能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技术的提升,特别是在单线产能的提高、节能减排等方面,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后PTA产业国产化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近年来我国PTA产能呈现爆炸式增长,下游聚酯企业对PTA的需求增速低于产能增速,供求关系失衡导致市场竞争将渐趋激烈。同时,PTA作为国 内聚酯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原料PX能否实现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整个聚酯产业链能否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国际竞争能力的进一步增 强。对此,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石化、轻纺业务部高级工程师张其伟指出,应合理调控产业结构和布局,适度发展炼油工业等上游行业,大力扶植下游行业,以促 进我国PTA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国内炼油工业不断实施结构调整,结合进口原油多渠道、多元化的战略实施,“十一五”末期我国将基本形成20个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根据不 同原油组分的特点,按照“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不少大型原油加工基地拥有相当数量(一般可达10%以上)的二甲苯等芳烃资源,可进一步用于深加 工,具备合理建设大型PX生产装置的条件。因此,“十一五”期间,在抓紧实施规划内PX项目的基础上,我国仍需加快筹划洛阳石化、海南炼化等PX项目建 设。同时,“十一五”期间,依托在建或规划建设的一批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如北部湾地区的广西钦州原油加工基地、西南地区的四川炼油乙烯、环渤海地区的 曹妃甸炼油以及福建中化泉州炼油等项目,国内应继续规划实施一批大型PX项目。   当前,我国PTA产业已处于重要转折时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十五”以来,我国PTA产业发展重点是结合下游聚酯生产能力进行产业布局,多 数PTA项目单独建设,未能与原料PX及其上游炼油装置一体化建设,致使原料供应、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大量外购PX原料不仅造 成来源稳定性的困扰,也带来一定的运输、环保压力;同时,由于PTA装置生产所需氢气来源不能依托PX及其炼油装置供应,副产热能资源有待进一步利用,配 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难以共享,增加了投资费用及运行成本,从而不利于PTA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未来国内PTA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式均需优化调整。在抓紧组织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基础上,着力谋划“十二五”国内PTA产业新发展 时,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有限支持改扩建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布点,按照一体化、集约化、产业联合布局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运输方式、调整 发展模式、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化工行业,PTA的生产更应该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中国PTA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项汉银认为,考虑到运输的成本和技术等问题,PTA行业最好能实现在 30公里—50公里内产品70%—80%能消化掉,这是最合适的布局结构。   “除了结合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依托大型PX项目就近安排建设相应大型PTA项目外,其他新增PTA生产能力均在现有企业内,通过改扩建方式形成,不应再单独或结合下游聚酯生产建设新的PTA项目。”张其伟告诉记者。   加快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   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在今年的全国产业损害调查与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暨全国重点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上强调,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不 断扩大的严峻形势下,采取切实措施维护产业安全,对扩大内需、稳定出口、保障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纺织品出口减少、进口 PTA冲击等影响,中国PTA产业正处于内忧外困的艰难处境,产业安全的维护迫在眉睫。   据记者了解,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已与中国化纤协会建立化纤产业安全重大问题对策研究机制。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贸易救济产品加强运 行和发展监控,如有必要,就采取相应的保障救济效果的配套措施和有关补救措施等,例如对涉案产品的市场运行及时监控,采取有力措施,禁止国内产业进行恶性 市场竞争等。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将十分有利于维护国内化纤市场的平稳运行,保障化纤行业及整体产业链平衡、稳定地发展。我国化纤产业安全维护之旅已 经开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反倾销规则的合理运用对于维护产业安全至关重要。对于首次进口PTA的反倾销调查,郑植艺谈到,国内PTA产业尚属幼 稚产业,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起反倾销诉讼,以求为产业发展争取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多年来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反倾销是规范市场竞争、维护价格 稳定的有利手段,能够使市场回归合理的供求关系。中国化纤协会仍将从维护产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密切关注下游聚酯产业链的市场变化,进一步进行调整与完善化 纤行业投资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其预警和引导作用,减少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从预警机制上解决 “红绿灯下无警察”的现象。   郑植艺表示,PTA行业及化纤行业将积极配合,协调上下游产业,及时反映企业的呼声和诉求。PTA产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重要产业,今后仍将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和姿态与世界各国共同探讨产业如何在商品、技术、资本3个市场下开展积极合作、实现共赢。   “虽然今年PTA价格开始回升,但是回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产业振兴计划,特别是纺织品行业的振兴计划和原油价格下降拉动的。另外,前期产品 价格出现暴跌后,很多PTA厂主动采取调整产量、提前检修等措施,把库存减下来,产量降低,这也是拉动回升的原因之一。”在谈到中国能否又一次迎来PTA 产业发展的 “艳阳天”时,项汉银表示, “艳阳天”只是相对于金融危机而言的,中国的PTA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肯定会遇到国外尤其是中东一些国家更大的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警惕中东国家 成本优势的威胁。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政府机构和投资体制深化改革,针对竞争性行业或产业发展,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逐步下放审批或者核准权限。“鉴于国内PTA、PX产业发展涉及 综合性资源统筹配置问题,尚未成为竞争性产业,国家仍需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张其伟认为,对企业投资大型PTA、PX项目,当前仍应加强项目审批管 理,而不宜由中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调整为由省、市政府核准或备案。   不可忽视的是,2000年以来,国内PTA、PX产业之所以能够实现有序发展,没有出现涤纶聚酯工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 益于国家实施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然而,国内PTA产业高速发展、效益明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国家产业政策实施不连贯,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国 内PTA产业发展难免失控,很可能出现市场供给严重过剩,重现涤纶、聚酯生产能力盲目扩张,造成整个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其不利影响将更大,社会损失将更 为严重。如果PTA核准权下放或取消审批以后,由于地方、企业的投资自律机制没有形成,没有有效控制投资冲动的制度,重复建设、低水平延伸风险是难以避免 的。在PTA投资放开后,实际遭受损失的还是PTA业内的投资人和企业,能力过剩的苦果要全体PTA企业及其投资人承受,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相关的投资 人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也应认识到宏观失控的严重后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有关领导告诉记者,现在我国每年需要进口500万吨PTA,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还要再建PTA项目。“一个产业是否需要增加 再建,我们不会只看是否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关键要看这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和优势,我们就全部进口,没有必要再上这个项目。今 后PTA行业肯定会出台一个行业准入的规划,对申请上PTA项目的企业严格按照准入原则审批。”面对记者询问国家是否有计划会再审批一些PTA项目时,工 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如是说。   “今后国内PTA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发展方式;加快PX发展,保障原料供应;推动自主技术进步,促进关键装备本土化;进一步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行业国际竞争能力,为实现我国PTA产业由大变强创造充足的条件。”张其伟强调,今后国家仍需重视PTA产业的科学发展,继续保持产 业政策不变、宏观调控力度不减。
2009-09-08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