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缓解未来的气荒

杨琴

  • 0

    留言
  • 303

    浏览
煤制天然气是煤制能源产品的最优方式,也是煤洁净利用最现实可行的途径,有利于缓解国内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局面。   据中国化工报12月21日报道,目前国家发改委核准在内蒙古赤峰市建设的中国第一个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进展顺利。该项目以低品质褐煤为原料,预计2012年建成,经管道向北京输送煤制天然气。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石化勘察设计协会煤化工设计专业委员会暨煤化工设计中心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煤制天然气是煤制能源产品的最优方式,发展煤制天然气必不可少。   1、缓解“天然气荒”   天然气是低碳清洁能源,预测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2020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缺口分别为300亿立方米、650亿立方米、1,000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供需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全国煤化工设计技术中心主任、设计大师李大尚认为:全球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长,给天然气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解决未来天然气的需求,在加强中国陆地、近海勘探,开发天然气和从国外购买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同时,通过煤制天然气保障国内的需求必不可少,也是煤洁净利用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在能源安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天然气荒”还有一个“致命伤”是储气调峰设施严重滞后。城市天然气冬季用量大,非采暖期用量少,峰谷差甚至达到10倍,调峰问题非常严重,建设调峰储备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巨大。会上有专家指出:通过优化建设方案,煤制天然气工厂可以通过调节生产天然气和生产甲醇、氨、油品等化工产品及发电,成为解决城市天然气调峰问题的有效手段。   2、煤基能源中最节水   煤制天然气CO转化率接近百分之百,氢转化率99%、CO2转化率98%、能量总有效转化率60%-65%,比生产甲醇高17%,比制成油高15%-25%,比发电高27%。煤制天然气克服了传统的煤制燃气热值低的缺点,单位热值耗水量最低,甲烷合成废水基本不含有害物,易于利用,是最节水的能源产品。   全国煤化工信息站主任李好管介绍说,煤制天然气与甲醇、二甲醚相比,省去了合成气压缩、甲醇合成、精馏、二甲醚合成,以及产品的储存、装车等设施;与煤制合成油相比,省去的装置更多,因此投资省、消耗低。   中海油公司煤基清洁能源开发部技术总监方仲敏还把煤制天然气与煤制甲醇、合成油、煤电在投资、运输成本、加工成本、总热效率、转化率、废热利用率、热能价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他认为:煤制天然气有明显的优势和效率,发展煤制天然气是最现实的增量能源解决方案。中海油公司也非常关注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并有意进入该领域。   3、技术装备已国产化   目前国内在煤制天然气项目中,除了甲烷化装置中的个别设备需要引进外,其他技术装备均为国产化,可以保证项目技术先进、成熟可靠。   全国煤化工设计技术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梁杰华提出,碎煤移动床纯氧压力气化是唯一能实现油、合成天然气、甲醇、酚、氨、硫酸(或硫磺)联产的气化工艺,其投资仅为气流床气化的一半,电耗仅为气流床气化的1/20-1/10。甲烷化装置副产大量的高压蒸汽,可用于驱动大型压缩机,减少锅炉和燃料煤用量。采用空冷代替水冷还可以进一步节水。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内蒙古赤峰市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以低品质褐煤为原料,采用赛鼎公司的碎煤加压气化和低温甲醇洗技术,引进天然气合成工艺技术催化剂和工艺包,预计2012年建成,经管道向北京输送煤制天然气。此外,国产化天然气合成工艺技术和催化剂也在加紧研发之中。   中国“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天然气骨干管网已初步形成,这为煤制天然气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煤制天然气也为低品质褐煤的增值利用开辟了潜力巨大的市场。 来自:中国化工网
2009-12-22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