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工企业的“救赎”

linpeng

  • 0

    留言
  • 391

    浏览
冬寒料峭,冰雪凄凄,经济危机的冬天阴霾何时走出?许多公司虽然运作正常,但是如何迎来振兴的经济春天,内心焦躁,彷徨......眼下,磷化工行业的寒冬已不期而至。面对当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突出问题,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进行事前把关、行业加强评价和预警体系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但远水难解近渴。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最应提早做好“过冬”准备。 首先要自律,上项目不必跟风,应顺势而为。做行业的前三强,是许多磷化工企业心照不宣的目标,但必须扬长避短,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产能过剩的老路子,谁都知道走不得。但现实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往往难以平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近日指出,黄磷产能200万吨,过剩61.8%;磷肥产能1950万吨,过剩40.6%。前10个月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4.5%。而几乎就在同时,投资几亿元、年产量几万吨的黄磷,磷酸新项目建设仍如火如荼,但市场前景看好的食品,电子,医药,阻燃精细级产品的项目建设倒是雷声大、雨点小。磷化工行业只谋划“量”的扩张,达不到“质”的飞跃,不能凸显差异化,企业也得不偿失。扩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招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其次要“困”中思变,“危”中求“机”。企业应居安思危,从大处着眼,通过调整、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练就应对产能过剩的“强身术”。如兴发集团和瓮福集团依据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和省级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寻求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即维持现有精细磷酸盐产业链规模,走“壮大磷化工、发展精细化工、进军多化工”的发展战略,坚持多条腿走路,使企业不吊死在单一原材料生产的这一棵树上。 解开磷化工产能过剩的死结,贵在每一个磷化工企业的自律、自强。也在于与协会,商会的配合,只要我们都为此付出努力,光明其实就在眼前。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日后磷化工产业也像山西煤企那样兼并重组优进劣退到底好不好?从过剩和中小企业瓶颈饱和来说,一个是磷化工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小产业,当然应该小规模开始。另一个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初资本有限,那肯定是要先从小规模开始生产。但是为什么在资本雄厚以后民营资本还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呢?我们从看到云南的磷化工老板的资金成为每个省内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源头,其他地方不知道,但是这个资金中的一大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和其他产业是比较确切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做小作坊真的如此暴利,为何这些人挣了如此多财富的人不继续投资于自身熟悉的高收益领域,而要将自己的大部分身家投到另外一个不熟悉的、相对收益较低的市场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真是因为他们对磷化工的前景十分了解,但无奈技术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所以才不会继续投资了。挣了钱的老板其实都是在当初市场低迷的时候努力奋斗过来的,后来的人只看到了利润而没有看到其中的艰辛。话说回来,如果兼并重组了,换成国企市场就不会乱了吗?恐怕又出现电信等这种垄断企业了吧?国进可以,但至少不能让民退。 来源:资源网
2009-11-17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