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工业力擎六个“世界第一”

苗晓丽

  • 0

    留言
  • 389

    浏览
1949年,我国纯碱产量只有8.8万吨,2008年达到183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1991年,我国成为纯碱净出口国;自2003年起,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稳居6个第一,其中纯碱生产能力和产量均已占到世界总能力和总产量的1/3以上。   1949年,全国只有两家纯碱厂,一家在天津塘沽,一家在大连,年产量加一块也就8.8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纯碱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纯碱产量和企业数量数倍增长。这期间,大连碱厂和天津碱厂分别进行了3次改扩建。与此同时,我国又先后兴建了四川自贡、山东青岛、湖北应城三个中型纯碱厂和一批小型纯碱厂,年产能1万吨至4万吨不等。另一方面,联合制碱法工艺日渐成熟。在国民经济恢复的这段时期,国家在大连碱厂(现大连化工集团公司)建立了“侯氏制碱法”中间试验车间,对该工艺不断完善,并设计了大型装置。1962年装置投产,1964年通过国家级鉴定,命名为“联合制碱法”。据行业统计,我国60年代建成投产的纯碱企业大多采用联合制碱工艺,但氨碱法生产工艺仍占主流。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纯碱需求迅速增加,但纯碱年产量仅107.7万吨,根本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之需。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刺激了我国纯碱工业大发展的决心。之后的30多年,我国纯碱工业迅速崛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提高。20世纪80年代,国家投资建成3个产能达到60万吨/年的大型碱厂,分别位于潍坊、唐山、连云港,采用的是氨碱法工艺。这三大碱厂的建设是我国纯碱工业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举扭转了我国纯碱生产长期供应不足的局面。1991年,我国结束了长达15年大量进口纯碱的历史,成为净出口国,此后出口量逐年增加。自2003年起,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稳居6个第一,即纯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纯碱产量世界第一、合成法纯碱生产能力第一、合成法纯碱产量第一、氯化铵生产能力世界第一、氯化铵产量世界第一。   2008年底,我国共有纯碱生产企业49家、57个生产厂,纯碱产量达到1830万吨。目前,我国纯碱生产能力和产量均已占到世界总能力和总产量的1/3以上,纯碱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时还出口小苏打、氯化钙、工业氯化钙和农业氯化铵等产品。   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推动生产规模大型化。近几年,我国纯碱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行开发的联合制碱、变换气制碱、优质原盐制碱工艺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已独立设计与制造了自然循环外冷式碳化塔、自身返碱煅烧炉、固相水合法及液相水合法重质纯碱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纯碱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也由原来的引进技术装备转变为出口技术设备。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也逐步实现了纯碱生产规模的大型化。据了解,2008年我国纯碱企业平均年产量37.34万吨。其中,走氨碱法路线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能为300万吨,联碱法的湖北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能为100万吨,内蒙古博源控股有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源集团)的天然碱纯碱年产能达到了165万吨。   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取得进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消耗,但更重要的还是针对“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例如,天津碱厂利用氨碱废渣制造工程土和人造景观,山东海化集团实现了卤水的“一水六用”,该公司还和唐山三友集团利用烧碱苛化泥精制盐水,青岛碱业有限公司和南方制碱公司利用蒸馏废渣进行电厂锅炉烟气脱硫,沾化和石联提出了联碱生产争取接近零排放的目标。   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得到调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纯碱产品结构属于轻碱一统天下。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重质纯碱。2008年,我国重质纯碱产量达到720万吨,占纯碱总产量的39.34%。食用碱则由于其使用范围和行业的限制,仅占很低的比重。2008年,纯碱行业还生产了850万吨氯化铵。而1952年,我国氯化铵产量几乎为零。近几年,氯化钙、小苏打等产品的产量也有少量增加,这些衍生产品在1978年还几乎是空白。此外,对环境的关注也在改变着我国的纯碱生产工艺结构。天然碱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做到零排放。1979年内蒙古伊克昭盟化工研究设计院的成立成为中国天然碱工业的转折点。随着一系列技术难题的突破,天然碱法在中国纯碱工业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己进入快速发展期。2008年,我国天然碱纯碱产量达到117万吨,占到纯碱总产量的6.3%。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底同立指出,中国纯碱工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建设纯碱强国的关键时期,相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中国一定能够成为世界纯碱工业强国。
2009-10-09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