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李澄
-
2
留言 -
671
浏览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末,中国纯碱的产能将会达到3300万吨/年,如果这个事情成为现实那么中国的纯碱产能将会过剩65%以上,那么2011年春节之后中国的纯碱行业将会面临由于产能过剩而引发的海啸,届时不会有任何一个纯碱厂会逃过此劫——无论是限产还是统一提价都不会成为拯救纯碱行业的方舟,最好的结果是亏损,最不好的结果…
也许现在就有人会反唇相讥地说:“现在中国还有哪个产业产能不过剩?”
的确,现在在中国产能不过剩的行业的确屈指可数,但是我们一起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是否可以找出来第二个像纯碱行业一样在行业内无法实现产品差异化,必须要通过其他行业来拉动本行业发展的行业呢?好像真的没有第二个呀。
纯碱行业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呢?就是无法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甲醇行业吧,但就产能过剩来讲,其行业严峻形势丝毫不逊于纯碱行业,但是甲醇的下游可就丰富的多了去了,甲醛、多聚甲醛、各种酯类还有正在逐渐实现产业化的MTO和MTP,可是纯碱行业呢?除了小苏打、倍半、过碳,哪位还能多列举出来几个产品呢?而这些下游产品对纯碱产能的分担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至少目前是这样,决定纯碱行业生死的依旧是两个行业:一个是玻璃行业、一个是冶金行业。
尽管有人很乐观的认为中国的住房建设依旧会成为拉动GDP的主流力量,但是请注意,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玻璃行业或许会成为成为强化聚酯系列产品的下一个牺牲品——这类产品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挤掉了原属于PS产品40%的市场,目前就使用性能来讲强化聚酯系列产品的绝对优于玻璃产品的,它们所缺的只是一个被市场认同的时间。另一个对玻璃行业的潜在冲击来自光伏发电,尽管光伏发电行业的问题也是多的理不清头绪,但是该行业是有国家政策作为支持的,而且光伏发电系统已经可以完美的整合到建筑平面中——比如非晶硅幕墙,可以预见在未来只要该类产品实现成本优化,那么这类产品在建筑行业中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其实降低硅晶体的成本并非难事,2010年仅有机硅行业将会为光伏发电提供不少于5万吨的廉价原料。对于节能环保这将是一个不错的消息,但是对于玻璃行业将会是一个噩耗,对于纯碱行业呢?这个打击不言而喻。
在回过头来看看冶金行业,2010年初,中铝那场堪称是闹剧的收购力拓股份的行为就预示着今年整个冶金行业的形式将会非常严峻,至少高高的铁矿石价格基本上宣布了冶金行业通过出口来抵消行业产能过剩的死刑,接下来冶金行业能做的就是寄希望于国家的基建吧,不过我相信国家尽管很热衷于通过基建来拉动GDP的增长,但是还没疯狂到建好一条高速路或高架桥后为了消化过剩产能而把新建好的项目炸掉重建;另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汽车行业来消化冶金行业的过剩产能,但是2010年一季度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疲软的态势,姑且不去讨论工程塑料在汽车制造中使用比例的日渐增高;还有一个是造船行业,尽管国家在产业振兴规划里把造船行业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可以毫不客气的讲通过造船拉动冶金是一个通过明天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过剩产能的行为,最终的结局就是冶金造船双过剩的局面。总之冶金行业的冬天才刚刚开始,对于纯碱行业的消极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
尽管今年纯碱协会在控制纯碱产能和稳定纯碱价格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大部分纯碱生产企业也坚持着全行业的同进共退,但并不是行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因为新增产能的释放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全行业把产能控制在70%,全国的纯碱产能依旧可以达到2300万吨/年,在这里且不去讨论对于纯碱这种低利润的大宗商品把产能控制在70%是否是一个经济运行模式,或许真的不再是讨论入市门槛的时候了,真的该坐下来想想全行业的退出机制了,当然这种退出机制并不是简单的关门停产,但是纯碱企业是该思考一下如何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了。的确,纯碱行业曾经见证了新中国化工行业的崛起、见证了新中国建设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远去,只有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才有资格立足化工行业的最前列。
相关商品帖子
-
张静 2024-11-05
-
黄经理17762511359 2024-10-17
-
黄经理17762511359 2024-10-17
-
黄经理17762511359 2024-10-17
-
15726117892 2024-10-15
商品其他帖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