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兖矿国际焦化副总工程师黄长胜

唐雪莲

  • 0

    留言
  • 324

    浏览
在化塔林立、管网如织的兖矿国际焦化公司里,他用坚实的步伐丈量着一个个车间现场,3年穿破了5双鞋底夹带着钢板的冶金、化工专用劳保鞋;他以中专学历为职业人生起点,苦其心志,科学地解决德国洋设备水土不服问题,实现了焦化和化工的高科技技术融合,为亚洲第一焦炉屹立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黄长胜,用汗水和实绩书写着一个煤化工技术专家的成长故事,先后被评为兖矿集团“优秀技术人才”、“技术专家”,荣获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12月16日,兖矿集团国际焦化公司投产。10天后,黄长胜由兖矿煤化公司调至国际焦化公司任副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说起那一刻的心情,黄长胜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自己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大企业的耸立,簇新的设备、亚洲第一焦炉的美誉,这一切让自己欣喜不已。然而,当自己热身投入到这个崭新的岗位时,一个严峻的形势摆在面前:簇新的德国设备存在水土不服问题,产出的焦油含量不合格,甲醇合成气净化不彻底,造成开车不稳定硫含量超标,无法实现有效的转化。面对此情此景,黄长胜心忧如焚。   2007年上半年是国际化工产品价格飘红的季节,仅硫磺价格就可以卖到5000元一吨,而现在的价格仅为500元一吨。这个时间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5000元的价格至今让煤化人唏嘘不已。如何抓住这一机遇,黄长胜坐不住了,不断地跑现场,摸清现场的实情路数;深入地查阅资料,调研其他单位的经验,向科技前沿技术迈进。这套进口德国的设备与国内的煤种差距大,要解决焦化的问题,先得从源头上解决焦炉的问题。他和同事们通过反复钻研,对设备进行了革新创造,先后增加了备用管道和一个冲洗焦油的回复槽,开启超级离心机,把焦油和渣子进行分离,增加了入口过滤器。看着设备运行有序,一大批合格的焦油成品上市赶上了市场黄金时光,黄长胜笑了。   调度室里的同事大都是通过竞聘的大学生,个个年富力强,学养丰富,可是实践经验欠缺。黄长胜没有生硬地管理,而是每周搞一次案例培训。案例直接取材于公司的工作实际,如公司里公用工程流程图是什么,正常情况下的平衡状态是什么,事故时状态是什么,哪些设备该停该开,分析应急预案制定的具体原因等。一个个案例有文有据,分析得具体形象,深入浅出,听得一些刚到岗位的同事脸上冒出了热汗,顿感肩上的责任沉重。一位同事说,黄长胜案例分析联系实际强,作风一丝不苟,不愧这个科技创新团队的好大哥。 来自:化工资讯
2010-08-27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