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多元化原料缓解供求矛盾

肖伟

  • 0

    留言
  • 344

    浏览
目前,国内传统的碳一化工产品市场己进入成熟期,传统的煤化工产品出现产能过剩,甲醇过剩20%以上,电石、焦炭产能过剩达30%以上。相反,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坚决遏制产业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提出的目标要求,从战略高度对今后化工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志光介绍,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有必要寻找一条经济合理的以煤为原料的石油替代战略,缓解石油供求矛盾,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他认为,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也导致煤化工产品竞争力较差,但这种情况毕竟是特定的、极端的情况,长期看,随着国际经济的触底反弹,国际油价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煤制烯烃、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产品仍将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正在顺利推进,尤其是煤制油工业示范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煤化工产业即将步入产业化轨道。但相对于我国 17888万吨原油进口量来说,煤制油项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国内市场格局影响不大。不过由于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在55%左右,煤制油作为国家应对不时之需的战略性技术储备是非常必要的。   煤制烯烃是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相衔接的“纽带”,不仅实现了石化原料多元化,而且拓宽了煤化工发展领域,实现部分石油资源替代,是新型煤化工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刘志光表示,尽管煤制烯烃具有煤化工流程长、投资大的特点,但因其产品附加值高,未来产品市场竞争力仍会较强。另外,随着煤制烯烃示范项目的建成,甲醇制烯烃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为消化国内过剩的甲醇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刘志光认为,煤制天然气技术成熟,能源转化效率高(46%~52%),单位热值耗水量和CO2排放量均较低,是煤制能源产品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以城市燃气为目标市场,适度发展煤制天然气,作为天然气资源的补充,可以缓解国内天然气供求不足的矛盾。2008年,城市燃气所需天然气占比例已达到35%以上。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预测,2010年我国天然气的需求量为1100亿~1200亿立方米,而天然气产量只能达到 900亿立方米,缺口在200亿~300亿立方米。因此,煤制天然气目前已成为市场热点,各地进行前期规划的项目也比较多,需要国家统筹规范,杜绝一哄而上的现象出现。
2009-06-29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