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醚市场难现量价齐升走势

为子

  • 0

    留言
  • 424

    浏览
目前,甲醇出厂价约1900元(吨价,下同),二甲醚出厂价稳定在2950元左右,分别比上月上涨了50元和100元,成交量也温和放大,销售比较顺畅。”近日,陕西渭化集团运销与市场部副部长李少春高兴地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复苏,醇醚市场一改金融危机以来量缩价跌的走势,已经并将继续企稳回升。但他同时指出:虽然成交量可能放大,但甲醇和二甲醚价格大幅攀升的可能性很小,很难再现量价齐升的走势。   供大于求导致量价背离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和经济见底回升,包括甲醛、醋酸、农药等甲醇下游行业装置开工率已经由年初的50%~60%提高至目前的70%以上,并将继续提高,对甲醇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天气转冷,液化气将进入消费旺季,价格将有所上涨,拉大与二甲醚价格的差距。作为液化气替代燃料,液化气与二甲醚价格差距拉大后,经销商向液化气中掺入二甲醚的积极性必然提高,推动二甲醚消费量激增,也会刺激甲醇消费增长。但受产能过剩打压,醇醚市场可能量价背离。   2009年,我国甲醇产能从2008年2000万吨增至2400万吨,过剩约40%;二甲醚产能也将由2008年的620万吨增至800余万吨,过剩近一半。产能过剩的结果是:行情不好时,减产停产企业众多;而当行情略有好转时,原本停产的装置又会迅速启动,增加产品供应,打压价格上行。因此,四季度乃至明年较长时期,国内醇醚市场都将呈现成交量放大而价格无法扬升的走势。但装置开工率将明显提升,行业亏损面也将不断缩小。   运费高企缩短销售距离   我国醇醚企业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据统计,在2008年我国1285万吨甲醇产量中,华东地区为354万吨(其中仅山东省产量就达223万吨),占27.6%;华北地区238万吨,占20%;华中地区232万吨,占18%;西北地区190万吨,占14.8%;西南地区126万吨,占9.8%。甲醇主要消费地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一带,2008年甲醇总产量不足160万吨,仅占全国甲醇总产量的12.4%,绝大多数甲醇生产装置远离其主要消费地。   作为危险化学品,目前我国甲醇通过铁路运输执行的是7类货物运价,基准运价高达0.2445元/千米,是化肥铁路运费的8倍多。从中西部地区通过铁路运往东南沿海地区的运费少则200~300元,多则600~700元。加之甲醇专用槽罐车的空返率很高,进一步加大了运输成本。至于二甲醚产品,由于尚不能通过铁路运输,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公路运输,其运输费用更高。   受下游需求不旺和甲醇产能过剩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醇醚价格始终在企业的成本线附近徘徊。在大量低价进口甲醇的冲击下,东南沿海市场醇醚价格与中西部醇醚价格的差距不断缩小。中西部企业若将产品运往东南沿海地区销售,不仅无利可图,还可能因为支付数百元的运费而亏损。因此,今后较长时期,微利经营的国内醇醚企业,大多数只能缩小半径,就近销售其产品。   竞争激烈重划市场格局   2008年,在我国246家甲醇生产企业中,中小联醇企业占到55%以上。这些企业的甲醇装置产能普遍小于15万吨,且大多以无烟块煤为原料,采用落后的间歇式固定床气化技术,规模小、能耗高、成本高、竞争力差。目前,大多数中小联醇企业的无烟块煤到厂超过1000元,甲醇完全成本超过2400元,与主流出厂价1600~2000元相差甚远,迫使6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停产。   后期,由于在甲醇消费量放大的同时,预计价格将难以同步上扬,甚至可能长期在中小联醇企业的成本线以下运行,中小联醇企业继续停产甚至永久性关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腾”出的市场份额,将逐渐向近两年新建的以烟煤为原料、以新型洁净煤气化技术为龙头、成本相对较低的大型甲醇企业集中。
2009-11-06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