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部分化肥市场现状及建议

陈燕

  • 0

    留言
  • 382

    浏览
山东的青岛、烟台、威海3市被称为胶东半岛地区,位于渤海与黄海之中,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是山东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随着胶东现代农业的崛起,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化肥需求量也随之增长,胶东半岛已成为山东重要的化肥市场之一。近期笔者对青岛、烟台和威海等胶东主要化肥市场调研发现,该地区上半年化肥市场化肥供应量充足,在5月份之前,化肥价格持续低迷;5月份后,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农民购肥量渐渐增多,化肥价格也开始小幅度上扬。 胶东半岛化肥市场现状与特征  据有关价格监测部门分析,今年5月之前胶东半岛化肥价格稳中有降,5月份以后价格小幅上升,但涨幅有限,其市场基本特征为: 一、供求平衡,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呈逐渐看好的趋势。今年一季度胶东尿素市场平均价格为1905元/ 吨,同比下跌4.64%,环比下跌9.54%,成交量很小。 一季度45%氯基复合肥主流出厂报价2250-2300元/吨,45%硫基复合肥出厂价 2550元/吨。由于花生、棉花价格低迷,农民用肥积极性较差,用肥量明显减少,部分地区复合肥施用量减少了 30% 以上。进入夏季后,胶东半岛肥料市场明显好转,成交量慢慢放大,尿素价格普遍上涨,有些县市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化肥价格小幅连续上涨。 二、化肥品种越来越多,国产成为主流。在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市场上,几乎可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化肥,有的一个经销点摆上了十多个厂家的几十个品种,让人眼花缭乱。随着科学施肥的普及,经销商和农民对化肥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农民首选进口化肥,即使价格贵一点也愿意用,而现在进口化肥与国产化肥质量不相上下,因此农民把更多的目光盯在国产优质肥上,使国产化肥的空间越来越大。  三、专用肥受到农民青睐。近年来,胶东半岛的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已从传统的几种农作物种植向大棚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转移。因此传统的尿素、碳酸氢铵、磷肥等单质肥料已不能满足当前作物施肥的需要,复合肥特别是专用肥越来越受到胶东农民的青睐。进入夏季后,胶东果树、蔬菜等作物用肥进入关键时期,如烟台的苹果、葡萄以及蔬菜等对化肥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化肥销售特别是复合肥出现旺销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化肥厂家抓住农民需要生产出的瓜果蔬菜专用肥、果树专用肥等受到农民欢迎。 胶东化肥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企业的困惑  目前,胶东化肥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假冒伪劣化肥充斥市场。调查中发现,由于经营主体增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经营者受利益的驱动,趁机在化肥质量上做文章,大量假冒伪劣化肥流入市场,而且这一现象大有继续蔓延之势。 二是胶东半岛化肥市场比较混乱,销售渠道多元。在当前的化肥销售中,供销社、生产企业和农业三站仍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许多个体工商户和无证商贩也参与到化肥经营中来,使化肥市场经营存在较大隐患。部分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在销售方式、销售价格、化肥品质等方面,采取欺诈行为、蒙骗消费者,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针对当前化肥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存在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化肥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均感到迷茫、困惑,不少企业甚至感到无奈。生产企业既面临自身经营困难、效益下降的局面,又受到外部制假、售假的干扰;而销售经营企业(单位)对众多的售假行为和无序的市场竞争,深感无力。 困惑一:市场竞争无序、主导地位削弱。多年来,农村供销社和农业三站,在化肥销售经营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这种主导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多主体的参与大为削弱。一方面农村供销社由于多年的经营状况不好,或者转制或者倒闭,自身已失去在农村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而农村有关站所以前多属乡镇政府部门,但在近几年的改革中,或被改掉或者转成实体,不少站所的自身生计都难以保证,更难发挥化肥销售中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的销售主体和混乱的竞争秩序,供销社和农业三站所既无执法职能,又无相应的约束措施,只能望而兴叹。 困惑二:生产企业经营困难。作为支农行业,化肥工业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曾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供求关系的转变,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下滑、经营困难的局面,部分企业陷入了亏损和破产境地,有的企业或者转产或者被兼并。在供大于求、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农民难辨真伪,销售受到冲击,企业利益受到侵害。 农民的选择及对当前化肥市场的看法  农民是化肥的购买者和最终使用者。为了解广大农民的化肥购买情况和对化肥市场的看法,我们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入户访问调查为辅的形式,对烟台等5市及青岛城阳区的部分农户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农户中,种植业户占54.9%;林业户占0.3%;牧业户占5.5%;渔业户占2.5%;从事二三产业和依靠工资收入的农户占36.8%。 农民购买化肥的主要渠道。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有41%的农户选择从当地供销社购入化肥;购自农资公司的农户占13.6%;购自农技站(所)的占7.6%;从厂家直销点购入的农户占1%;从个体工商户和无证商贩购入的占36.3%;从集市购入的占0.5%。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供销社、农资公司和农业站(所)仍是化肥销售的主渠道,但农民从个体户和商贩手中购入的化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反映出化肥销售渠道的混乱。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1%的农户愿意购买进口化肥,40.6%的农户偏爱青岛本地产化肥,另有13.3%的农户喜欢国产外地化肥。购买进口肥的农民反映,尽管购买进口化肥价格偏高,但肥效明显;购买青岛本地产化肥相对放心,而购买国产外地化肥最让人担忧。  农民对化肥市场的看法与要求。被调查农户认为当前化肥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太多的占58.9%;认为经营渠道混乱的占54.2%;认为质次价高的占8.1%。在过去几年内有56.4%的农户购买到过假冒伪劣化肥;同时由于不少劣质化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效含量低,真假难以辨别,部分农民对是否购买到过劣质化肥自己也说不清。针对当前化肥经营市场中屡见不鲜的骗农、坑农现象,有95.5%的农民一致赞成“必须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名优化肥占市场主导地位,农民愿意购买有一定知名度的化肥。据了解,部分人曾有过“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教训,因此在购肥时,选择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好的厂家,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虽有一些“不明”小厂的化肥摆在经销商店的“显眼”处,可大多数农民仍愿选择那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化肥,特别是名牌复合肥。现在随着化肥市场的饱和,农民已不需再提前备肥,选择余地越来越大。  对化肥生产及规范市场秩序的建议思考 当前,化肥产销过程中存在的制假、售假、市场秩序混乱,不仅直接侵害了生产厂家、经销企业的利益,造成了农民不应有的损失,而且容易引起经济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的稳定。那么,生产企业应采取什么对策来保护自身利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 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要尽快建立农资质量检测服务中心,为农民购买农资提供监测服务,有效防止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农民手中,当好农民的“保护神”。二是要强化农资市场的法规建设和政策宣传,规范法律秩序。三是有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从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统一把关,防止无序竞争;工商、技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农资产销企业、销售网点和个体工商户的经常性审查,取缔无照经营,打击不法行为。 生产企业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质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产品质量是基础、市场是关键。作为化肥生产企业,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始终围绕市场做文章。强化企业产品的宣传措施,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要注重营销网络建设,在建立稳定的营销队伍上下功夫。要采取灵活的营销手段,如通过必要措施帮助农民了解化肥的有关知识,增强农民的真假辨别能力,争取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与监测等。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质量,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注意产品开发方向,大力发展新型微生物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产品的防伪能力,防止侵权行为。 加强对化肥等农资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大部分农资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各级政府要从保护农业生产基础地位的高度,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银行等金融部门,要根据农资生产企业的特点,适时增加对企业的贷款,保证企业因技术改造、发展生产等原因对资金的需要。
2009-07-17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