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业走出困境必须“瘦身”

陈燕

  • 0

    留言
  • 323

    浏览
为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使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国家积极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外贸、继续发展等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作为化肥行业来讲,要想走出困境,淘汰落后产能是必须的途径。在国务院制定的振兴计划中,把扩大需求、淘汰落后产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方面,但对于化肥行业,从科学用肥、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中国的化肥市场需求不可能有太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中国占世界10%的耕地已消耗了全球30%的化肥,化肥消费总量和单位面积施用量已处于较高水平,中国目前化肥的使用已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提高。也就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肥料的复合化,达到精细化水平。   中国化肥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农业用肥数量将至少减少30%~40%的水平。另外,农业专家已提出,由于近年来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忽视了对有机肥料的施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大幅减少,急需加以补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才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非无限增加化肥的刚性需求。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化肥的发展空间将被不断地挤压。这里我们还没有考虑因农产品收购价格长期处于低迷态势,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而造成化肥需求量下降的负面因素。   对于化肥这种能源性和资源性产品,中国政府立足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的原则一直是非常明确的,被列为控制性出口产品的范围之内。近年来,每当化肥出口量大幅增加时,国家迅速提高关税加以控制。国家发改委也多次表明,继续控制化肥出口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际上具有成本优势的能源与资源大国在不断扩大本国化肥产能,国际主要化肥消费国本国化肥产能不断释放,其直接后果是国际化肥市场也是资源量供大于求,中国化肥在国际市场取得利润的空间不断受到打压。扩内需不科学、促外易不实际,实现化肥供需平衡的唯一途径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去产能化,降低化肥总量,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达到新的产需平衡。   加快市场化进程是有效手段   在进入本世纪初,对化肥行业进行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就一直伴随着化肥产业快速发展不断被提出,可是,在较好的效益下往往被大多数企业所漠视。面对当前产能的严重过剩和低迷的市场需求,化肥企业又面临着新一轮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   国务院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就是这一轮化肥结构调整的原则,这体现了国家对这次化肥结构调整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化肥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产业平稳运行,又要着眼长远,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划目标中,化肥成为石化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领域之一。为了保证这次结构调整真正取得成效,借鉴以往经验,在目前国产化肥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政府已完全没有了改革会造成化肥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农民买不起肥的后顾之忧。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加快了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取消化肥价格限制政策,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取消了对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与此同时,已开始逐步调整对化肥生产的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促使具有规模效应、成本优势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市场调节,使行业实现优胜劣汰。为了加快化肥市场化进程,政府还将通过修订和完善产业政策,建立产能退出机制,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用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国家还会通过信贷、税收、环保等政策扶持优势企业,加大化肥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使化肥行业尽快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农资网)
2009-07-27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