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氯碱企业上马三氯氢硅就能脱困?
杨霄
-
0
留言 -
578
浏览
目前,全国各地多家氯碱企业正在上马耗氯产品――三氯氢硅。据记者了解,仅11月以来,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就有5家企业投产这一产品。在国内聚氯乙烯等大部分耗氯产品市场低迷、氯碱企业开工串仅为40%左右的情况下,上马三氯氢硅能否闯过技术、市场关,担当起帮助氯碱企业走出困境的重任呢?
“找到好的氯气下游产品,调整、完善耗氯产品结构,保持氯碱平衡,关系着氯碱企业的生死存亡。”江苏天成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种平告诉记者。据了解,烧碱、液氯的平衡一直是国内氯碱企业发展的最大困扰,由于生产烧碱要副产大量氯气,如果氯气无法及时消化,造成库存过多,无法储存,就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液氯库存量的多少直接牵动着烧碱装置的开工率。目前多数氯碱企业烧碱与聚氯乙烯配套生产,但由于聚氯乙烯等产品市场低迷,氯碱平衡格局遭遇动荡。“现在我们的聚氯乙烯只开了20%的负荷,氯乙酸、氯化苯、氯磺酸等其他耗氯产品全部停掉了。”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经理助理王茂生说。据他介绍,河南、陕西的一些氯碱企业为了保证烧碱的生产负荷,只好对前来购买烧碱的客户赠送氯气。尽管如此,一些氯碱企业的烧碱开工率也只有40%左右。
三氯氢硅是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原料,在生产中要消耗大量氯气。2006年以来,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材料需求日益增大,拉动了对三氯氢硅的需求。同时三氯氢硅还是生产有机硅烷偶联剂的基础原料,近年来,我国有机硅产业对三氯氢硅的需求量同样迅速增加。因此,现在很多急于消耗氯气的氯碱企业纷纷瞄准了这一产品。
“但目前国内三氯氢硅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发展正面临一系列难题。”内蒙古神州硅业有限公司三氯氢硅合成工序技术负责人孙学政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三氯氢硅生产技术上的核心难题有三:一是合成炉内温度难以控制,三氯氢硅合成是剧烈放热反应,合成塔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影响其产率的提高,同时热量的积聚也会对设备造成极大破坏;二是流化床技术目前尚不成熟,使沸腾法制备三氯氢硅缺少可靠的理论依据;三是存在安全隐患,三氯氢硅合成是在290℃~330℃的温度下进行的,在合成过程中如果三氯氢硅发生泄漏,或者空气进入反应器,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这些问题目前谁都没有解决,但很多氯碱企业却说自己的工艺成熟、先进,装置设备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国内的企业能不能生产出三氯氢硅来?我可以肯定地说,能!然而,能不能稳定连续地生产?不能!”孙学政说。
“未来5年内多晶硅都是紧缺的,对三氯氢硅的需求也是逐渐增长的。”三氯氢硅的用户――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军告诉记者。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也认为,到2010年我国光伏新能源产品依然供不应求,将拉动对上游原料的需求。
但是,另一部分业内人士却小这么看。由于目前三氯氢硅的下游多晶硅产业的扩张非常迅猛,市场价格已经开始走跌,从今年上半年最高的3420元/千克下猾到2600元/千克,已经出现了存货现象。国内多晶硅的年需产量为4万―5万吨,而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3月,国内各地投资的多晶硅项目超过了30个,如果产能全部按计划释放,几年后的中国多晶硅年产量将超过14万吨,远大于市场需求,价格战难以避免。下游的不稳定必然影响到上游的三氯氢硅市场。
一位多晶硅行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的多晶硅企业都有自己的三氯氢硅合成工序,只是在市场好时急于赚钱,没有精力和时间投入三氯氢硅的生产,大多外购。而一旦多晶硅价格下降,这些企业必然转而自产三氯氢硅。多晶硅企业的三氯氢硅设计生产量都略大于本身需求,氯碱企业的三氯氢硅产品就很可能乏人间津。
“因此,氯碱企业即使要上三氯氢硅项目,也一定要认真研究市场,认真钻研技术,合理规划产业链,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切不能再盲目上马。”中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军说。他的话值得氯碱企业好好考虑。
相关商品帖子
商品其他帖子
更多
-
肖经理15392928303 2024-06-21
-
肖经理15392928303 2024-06-21
-
周小姐 2023-06-20
-
周小姐 2023-05-04
-
上海实建化学 2021-11-01
-
张静 2021-08-23
-
张静 2021-07-30
-
李先生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