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烧碱市场有望走出谷底

韩卫鹏

  • 0

    留言
  • 464

    浏览
转中国化工产品网:   今年以来,国内烧碱市场连续下探,从2月份的均价2250元(吨价,下同,32%离子膜折百价)一路下滑至7月底的1200元,跌幅达46%,低端成交价甚至下探至1000元,连续创出近些年的新低。但是,随着国内、国际大环境的逐步走好,烧碱下游需求加大、区域出口增长,烧碱市场进入8月份已有回暖迹象,行情有望形成拐点,走出“V”型谷底。         烧碱市场之前一路下挫是内外因同时作用、集中体现的结果,除源自金融危机引起的外贸出口受阻外,还有国内长期积淀下来的烧碱产能过剩引起的企业氯碱平衡受制、内需相对下降等综合因素。         国际需求疲软是2~7月烧碱行情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自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疲软,烧碱需求也逐月下降。连带国内烧碱企业相继减产,自2008年9月份开始,基本是以每月平均降负荷10%的速度递减,至2008年底国内氯碱企业综合开工率只维持到50%左右。基于国内供需平衡暂没被打破,行情延续至今年2月份中旬,价格基本在2250元左右震荡整理。至2月中旬后,虽然国内部分化工产品出现回暖上扬,甚至一些化工原料出现了大幅上涨行情,但烧碱此时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并且至4月份出口量降至最低,液碱当月出口量7万余吨,不足去年7月份时的1/3。余量冲击国内市场,并致使山东、江苏、浙江等国内主要烧碱出口地区价格连续下调,与大多数化工品种逆势而行,继而引发全国性的价格下滑现象。         氯保平碱富余是造成今年2~7月份烧碱一路下滑行情的另一主要原因。据了解,氯碱装置每生产1吨烧碱,同时将生产出0.8吨液氯。并且由于液氯特殊的有毒、有害、易挥发、不易保存等化学特性,因此,烧碱企业的开工要兼顾氯碱平衡而定,烧碱的产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液氯的下游消耗量。今年第一季度,液氯行情经历了强势整理格局。并且随着其下游PVC、氯乙酸等主要消费产品的走稳;第二季度以来,需求稳定并有逐渐放大趋势。但是,液氯市场供应的保平充足就预示着烧碱产量的加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氯碱企业综合开工率提高20%以上,达到70%以上,如河南、山东、江苏部分企业满负荷运行,国内烧碱供应出现了富余的局面。         内需相对下降也是影响烧碱行情的原因。近些年来,随着烧碱产品广泛应用以及氧化铝、化纤、印染等行业需求的增长,加之出口市场的连续放量,刺激了国内生产企业新建、扩建步伐。截至2008年底,产能已达到2470万吨/年以上,跃居世界第一。由于下游需求的不平衡,并且扩能步伐滞后于烧碱企业,需求出现相对过剩。金融危机出现以来,各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如对烧碱形成强烈支撑的氧化铝、化纤等品种减产应对亏损,形成内需相对下降,迫使行情连续下探。         但是,进入7月份以来,有色金属行业行情不断上扬。其中,电解铝价格平稳上扬,由6月份的13000元上涨至7月底的15000元左右,涨幅为15%,并且企业开工率提高,对氧化铝的需求不断增长。受此影响,国内氧化铝行情也温和走好,由6月份的2100元上涨至7月底的2300元,涨幅10%,同时产量不断放大。据不完全统计,进入8月份国内氧化铝企业将有500万吨/年的产能开车生产,占目前国内开工总量的25%,将由此将拉动新增烧碱消费50万吨/年。目前,国内氧化铝主要产区如河南、山东等省份的氧化铝企业已加大对烧碱的采购量,烧碱价格也因此有所探底回暖,是行情有望形成拐点的主要动力之一。         据了解,纺织印染、化纤等行业有所复苏,是可能带动烧碱行情走稳向好的另一动力。仅浙江绍兴197家印染企业上半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近4亿元,同比增幅35%左右,并呈连续上升趋势。其他如山东、河南、江苏地区的化纤、印染企业开工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大了烧碱的消费量。         另外,据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一些烧碱出口企业反映,目前国外烧碱企业开工率也相对偏低,各企业的低库存和下游需求的增长也将带来一波采购行情,出口量有望逐步增长,是形成支撑行情拐点的另一积极性因素。
2009-08-12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