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市场四季度有望进入上升通道

陈燕

  • 0

    留言
  • 264

    浏览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国内烧碱市场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需求不振 产能扩张 矛盾加剧   受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市场烧碱价格一落千丈,价格从年初的460美元/吨(FOB东北亚)下跌到目前的不到170美元/吨(FOB东北亚)。   今年1月~6月,国内液碱累计出口60.0万吨,同比下降70.8%。与此同时,国内需求不振,价格持续下滑。国内造纸、氧化铝、印染等行业需求低迷,开工率降低。虽然2月~4月华东地区纺织、印染行业需求的上升对烧碱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6月份后,纺织、印染行业进入淡季,华东市场也跟随国内其他地区持续走低。整体看,1月~7月,纸浆产量同比下降9.3%,氧化铝下降1.4%,染料下降0.6%。这些都直接导致国内市场烧碱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下跌。   以山东市场为例,32%离子碱由年初的700元/吨下跌到目前的350元/吨,许多烧碱生产厂家已经亏损。而烧碱新产能继续增加,山东地区仅上半年就有60万吨/年的扩能投产。这些产能的释放加剧了山东地区烧碱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形,大量过剩的烧碱资源只能向其他地区分流,带动烧碱价格不断回落。1月~7月,国内烧碱产量为1093万吨,同比下降3.1%,下跌的幅度远低于需求的下跌。其中,山东地区产量为232万吨,不跌反升2%。   碱、氯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今年上半年国内原盐产量比较平稳。1月~7月,国内原盐产量为3137万吨,同比增长1.1%。由于两碱产量下降,国内原盐价格一直窄幅运行,1月~7月的大部分时间,山东海盐价格基本在150元~220元/吨之间运行,对烧碱价格构不成支撑。   氯保平、碱富余是造成今年2月~7月烧碱行情一路下滑的另一主要原因。通常,氯碱装置每生产1吨烧碱,同时生产0.8吨液氯。由于液氯具有有毒、有害、易挥发、不易保存等化学特性,烧碱企业的开工要兼顾氯碱平衡,烧碱的产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液氯的下游消耗量。今年一季度,液氯行情经历了强势整理格局,并且随着其下游聚氯乙烯(PVC)、氯乙酸等主要消费产品的走稳,液氯需求稳定并有逐渐放大趋势,促使烧碱产量被动增加。   但是,液氯市场供应充足,预示着烧碱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氯碱企业综合开工率提高20%以上,超过70%,河南、山东、江苏部分企业满负荷运行,国内烧碱供应出现了富余的局面,碱、氯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四季度有望结束连续下探局面   从下半年开始,国际、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形势逐步明朗,国际市场在沉寂了将近三个季度后已经逐步出现了向好的信号,国内需求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烧碱下游诸行业价格回升的可能性增大,预期开工率逐步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8月份国内氧化铝企业有500万吨/年的产能开车生产,占国内开工总量的25%,由此新增烧碱消费50万吨/年。目前,在国内氧化铝主要产区如河南、山东等省份,氧化铝企业已加大对烧碱的采购量,烧碱价格因此探底回升,是行情有望形成拐点的主要动力之一。   另据了解,纺织印染、化纤等行业有所复苏,是可能带动烧碱行情走稳向好的另一动力。浙江绍兴197家印染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近4亿元,同比增长35%,并呈连续上升趋势。其他如山东、河南、江苏地区的化纤和印染企业开工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渐提高了烧碱的消费量。   另外,据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一些烧碱出口企业反映,目前国外烧碱企业开工率也相对偏低,各企业的低库存和下游需求的增长将带来一波采购行情,出口量有望逐步增长,是形成支撑行情拐点的另一积极性因素。   综合分析,国际烧碱市场回暖和国内下游需求增长,有望带动国内市场在9月筑底后开始进入缓慢上升的通道。
2009-09-14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