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行业地区产销结构矛盾突出

苗晓丽

  • 0

    留言
  • 298

    浏览
由于液碱产品运输半径有限,高度集中的西部烧碱局域产能过剩矛盾将越来越突出,2010年烧碱行业地区产销结构不匹配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据中国化工报1月12日报道,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烧碱下游有色金属等部分行业扩能将放缓,导致2010年国内烧碱市场对于消费淡旺季的界定将越来越淡化,在产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需求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电价、人力等生产成本有所上涨,但烧碱市场价格难有很大的提升。 1、新增产能难有效释放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烧碱装置能力已经达到了2,793万吨,2010年上半年国内计划新投建的烧碱项目将达到297.5万吨,下半年还将继续增加300万吨,如果顺利投产,预计全年新增烧碱产能将达到597万吨以上。2010年中国烧碱行业产能增加多、需求不足的压力有增大趋势。 最近几年国内烧碱表观需求取得了一定增长。2007年中国烧碱表现需求量为1,615万吨,2008年为1,647万吨,2009年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加约140万吨。数据对比后可以发现,国内烧碱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产能的增长,中国烧碱行业在产能基数不断增大的前提下,开工率上将面临较大的变数。在2009年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烧碱装置开工率依然恢复较快,但由于2010年烧碱行业产能增加较多,需求不足的压力有增大趋势,因此预计2010年国内烧碱新增产能难以有效释放。 从新增产能的产品结构看,中国烧碱产品的结构升级继续向前推进,2010年国内现有烧碱装置中将拟关停隔膜碱产能为38万吨,而增加部分除很少量的隔膜碱技改外,剩余部分则全部为离子膜碱设备。预计2010年国内隔膜碱产能比例在总产能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 2、市场价格中低位运行 从产业布局来看,2009年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北地区烧碱产能占总产能比例分别为39%、22%、12%和13%。其中,中西部地区产能比例相比2008年有了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0年内蒙古、陕西、新疆、河南四省区计划新投产能力分别为58万吨、40万吨、30万吨、12万吨,均居国内前列,中西部地区的烧碱产能、产量比例逐年扩大趋势已是必然。但与此同时,液碱产品运输半径有限,高度集中的西部烧碱局域产能过剩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目前西北部地区的烧碱需求十分有限,即使当地企业将液碱转化为易储存的片碱,也仍需面临下游客户的认可度和接纳度不高的问题,因而2010年烧碱行业地区产销结构不匹配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西部地区很大一部分新建的氯碱项目更偏重于对附加值较高的氯产品开发,而忽视对烧碱产品的整体考虑。普遍性的“烧碱+聚氯乙烯”的扩张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带动了烧碱行业的被动扩大。2010年如果企业不能对烧碱产品引起足够的重视,着重长远发展,很有可能牵制一部分企业的整体盈利。同时各企业对产品的不同定位将对氯与烧碱两类产品的生产、价格调节发挥不同的作用。 业内对烧碱行业供需等多方因素分析认为,2010年国内烧碱市场对于消费淡旺季的界定将越来越淡化,价格方面以中低位盘整为主。而且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控影响,烧碱下游的有色金属等部分行业的扩能增速将放缓。因此,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化工原料的烧碱2010年市场价格难有很大的提升。 虽然目前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且考虑到电价、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成本支撑也将起到一定作用,但氯碱企业烧碱销售重回高价仍不太现实。 3、出口有望恢复反弹 2005-2008年中国烧碱出口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口数量逐年放大,但2009年中国烧碱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双双遭遇重创,尤其是液碱出口贸易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2009年1-11月中国液碱累计出口数量为82.4万吨,相比2008年同期大幅减少约66.1万吨,这和液碱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3个大国有关。 业内出于对全球经济在2010年的复苏预期考虑,认为中国烧碱出口贸易在2010年将趋于好转,但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还存在一定困难。世界液碱贸易流向相对集中的问题在2010年将继续体现,中国烧碱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和发达国家的需求恢复休戚相关。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环保部在2009年8月份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烧碱)》(HJ475-2009),分3个等级量化了氯碱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同时国家安监总局对安全化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2010年氯碱企业对安全环保上的投入只增不减,企业实现增效需要直面更严峻的考验。
2010-01-14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