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环己烷) 油墨论淡
刘少波
-
1
留言 -
3574
浏览
1.通常所说的复合包装印刷油墨是怎样区分的?
目前在市场上,为适应各种复合材料的要求,复合包装材料复制方法除了柔性印刷机械进行印刷外,大多采用凹印机械进行印刷。由于承印物的不同(玻璃纸/塑料,纸/塑料,塑料/塑料,纸/金属箔,塑料/金属箔,玻璃纸/塑料/金属箔等)和复合材料的不同(干法纸/塑料,干法纸/金属箔等),而去区分其印刷油墨的类别。例如:干式复合法印刷油墨,一般是含有挥发性较强的有机溶剂,通常使用在巧克力、香烟、药品及蒸煮食品包装印刷材料上。
再如湿法印刷油墨,由于复合材料的某一层是吸水的纸质,这种油墨主要以聚乙烯醇硅酸钠、氯醋共聚树脂、聚丙烯酸酯、天然松香改性树脂等为连结料的醇型或水性油墨,这种油墨不能让印刷后的墨膜与复合水性或水乳性复合胶体系的水浸湿而引起变形,更不能因墨膜与复合胶的互相排斥而影响复合牢度,同时还要考虑到该油墨与承印物的粘结性等。
还有挤出复合油墨,现大多针对PP、PE 等包装材料。这种油墨既要考虑到粘合剂的耐热性和与该粘合剂附着性,还要顾及该油墨在承印物上的附着强度。目前市场上有以聚酰胺为主的既能作为表印又能适应挤复的油墨,还有以酸性较强的氯化聚丙烯为主的里印油墨。
另外,还有为适应热融复合法的以热熔型树脂为连结料的包装印刷油墨等等。
2.在油墨生产时,用什么方法能判断出油墨不会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导致油墨的迁移?
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就本人的实践介绍的方法是:先取试验(或生产)的油墨用展色棒或展色轮或油墨打样机打印出印样,然后待墨膜干燥后,把印样(墨膜面向上)放在金属白板上(涂有白墨、白漆或白涂料),然后用胶带密封两层并压实,打开电炉并在其上面放上锅或烧杯,添上水,待水沸腾时,再把已密封好的印样放人沸腾的水里,并立即记时,当煮沸一小时后把印样拿出来,并揭开胶带和印样,观察密贴在底部白色金属板上有无颜色。如果没有,说明该油墨不会在两年内因环境温湿度变化而将印刷的油墨墨膜迁移过去,否则反之。
3.如何在极短的时间里判断出该印刷油墨稳定而又流平性好(例如印刷一段后颜色变浅或当印机逐步提速后,该油墨由浓到浅,甚至转印不上油墨)?
举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在刮板细度仪(计)上方滴0.1 克油墨,手持刮片(刀)45°角由上而下,一气哈成刮下,此法连续三遍,然后观察该油墨刮下的长度是否能在0 微米刻度值处有油墨,如果有油墨,该油墨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印刷油墨故障,否则反之。
4.印刷油墨的耐晒牢度不好,是颜料问题吗?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印刷油墨的耐硒牢度不好,主要是颜料问题,其次是该油墨体系的连结料问题。
标准依据是蓝色卡、灰色卡,常用作评价包装印刷油墨耐晒牢度和耐气候牢度标准,这种方法早在20 世纪50 年代用于评价纺织物的耐晒牢度和耐气候牢度——即有8 种耐晒牢度,从1 级至8 级(详见中国色谱),即1 级的耐晒牢度最差,8 级最高。并在测试时,将印样和标样放在一起,观察其变化等级。
2010-03-05 17:04:54(甲基环己烷) 包装印刷油墨结皮危害及预防
包装印刷油墨结皮危害及预防
一、包装印刷油墨结皮后采取的措施
大家都知道,当印刷过 程中墨斗里的油墨因表层干燥而形成一层次膜时,要么放置一个搅拌装置,要么干脆将该墨倒掉,不然的话,皮膜将会附着到辊筒上,结果会使版面形成凹凸不平, 从而导致印品出现乱刀痕的污染。其原因,油墨界倾向于:(1)油墨干燥过快;(2)油墨流动性差;(3)油墨的沉淀已干燥。但熟不知这种现象是因油墨体系 的挥发、或蒸发、或氧化干燥的梯度大造成的,而印刷界则认为:油墨的墨桶或墨斗结构不好,产生不流动的滞留部分,从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的表层或热吹风吹到了墨斗里的油墨所造成的。虽众说不一,但围绕这种现象的出现,印刷操 作工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是:(1)不能用干燥过快的油墨;(2)添加中慢干溶剂;(3)更换已变质的油墨(即由流动性差到流动性优良);(4)在墨斗里不 停的搅拌;(5)在墨斗上设置一个封闭的顶盖;(6)调节热吹风角度。一般有印刷经验常识的人,当干速过快、或油墨浓度过淡、或流动不良、或油墨触变性 大、或油墨静电时,会采取将印刷机械速度调快的办法,既防止了油墨提早干结在印版上,又克服了包装印刷油墨成膜形成的结皮,消除了图文的斑纹故障。
二、稳定包装印刷油墨图文成膜质量
能够控制包装印刷油墨墨膜的自由基聚合、催干或溶剂的挥发,以及氧化的活性作用,就能达到防止结皮的目的。但这种控制作用必须根据需要,既不影响印刷图 文成膜的干燥速率,又不影响该油墨制品的性能和质量,这是油墨制造的最起码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笔者建议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 法一:加入抗氧及缓凝剂。在印刷油墨体系中,加入抗氧剂或缓凝剂的作用在于,预防包装印刷图文成膜过程中产生自由基,从而达到中断墨膜氧化、挥发聚合。一 旦在极短的时间内溶剂挥发,油类的氧化过程也随之减少,其油墨产生的自由基会继续聚合成膜(如天津力生化工厂产品系列)。
方法二:加入隔氧剂。采用被称为隔氧剂的液状石蜡添加在包装印刷油墨里,产生的蒸气填充在油墨桶、罐、盒之间,使之形成一层隔氧层(膜),从而有效地阻止因蒸气压而极易挥发掉油墨体系里的溶剂。
方法三:加入络合剂。使用肟类化合物(甲乙酮肟、丁醛肟、环乙酮肟对对苯二酚等)控制油墨体系催干剂的活性,起到延缓或防止结皮的作用。
长期以来,包装印刷油墨添加防结皮剂(即阻聚),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了,近四十年来大都采用酚类,而在水墨里则选用苯甲酸,比起最早选用高沸点的溶剂盖 面既省时,又省力。因为酚类化合物本身是一个质子给予体,能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过氧化自由基反应,生成ROOH,同时形成一个稳定的抗氧自由基,捕获活 性自由基,而终止了氧化聚合的反应-防止了印刷油墨的结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使用了肟类化合物作为油墨防结皮剂 后,发现丁醛与甲乙酮肟对防止油墨结皮效果最好。一些油墨制造商和包装印刷操作者认为,肟类化合物的防凝胶效果已超过了传统的酚类化合物。20世纪80年 代,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了甲乙酮肟防结皮剂,继丁醛肟的问世后,使我国的应用及效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防结皮剂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包装印刷油墨的氧化尤其是溶剂的挥发速度、改性树脂的油类、使用的颜料、填料、催干剂用量、油墨成品的贮存环境温度、湿度等诸因素对油墨的结皮(凝胶) 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防结皮剂(凝胶剂)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注重添加量等七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1、 添加量。一般按油墨料计算(因结皮的主要成份是油墨的主要原材料)或按包装印刷油墨总量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受其他成分影响。通常添加量为 0.1-0.3%之间就可以了。因为一年四季气温、湿度的不同,其结皮的快慢有一定区别。故冬季为0.1%,夏季为0.3%,春秋季为0.2%。再视配方 的组份而定才是科学的。
2、墨膜干率。无论是常温的氧化或挥发速率或是蒸发的速率,我们在实践中已证明:在醇酸树脂制造的胶印油墨 中,甲乙酮肟用量一般为1%,虽干速稍长,但仍在包装印刷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这是因为该助剂与催干剂形成的络合物,使催干剂暂时失掉活性的原因造成的,所 以说与传统采用酚类化合物捕获活性自由基终止聚合反应原理不同,因肟类化合物对干率影响不大,如果用量过多,挥发时间延长,络合物解体过慢,往往影响包装 印刷油墨成膜干燥速率。
3、泛黄性。防结皮剂一旦超过 0.3%,往往便会导致印刷图文墨膜的泛黄,尤其是在白色油墨中使用,经长时间贮存会产生泛黄问题。因此,严格控制添加量或改为丁醛肟就可以避免泛黄的故障发生。
4.色泽度。包装印刷油墨在加防止结皮剂后,往往会直接影响油墨的色泽度,通常调墨油影响大于色墨,白色或黄色油墨影响大于深颜色的包装印刷油墨。一般 这种现象靠目测是很难观察到的,并与添加量无关。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包装印刷图文成膜干燥后对墨膜的应用色相是没有影响的,可是在某些颜料(如两性颜料) 和催干剂的存在下,包装印刷的彩色图文墨膜色调之间就会出现显著的差别,对调色产生了困扰。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在制墨连续打样时,先做色差方面的试验,其 目的是在印刷后避免因变色影响墨膜的外观质量。
5.印刷墨膜状态。虽然防结皮剂不会对印刷墨膜的状态产生任何影响,但包装印刷油墨在低温长期贮存时,会析出结晶,从而导致包装印刷油墨成膜后的浑浊而影响墨膜光泽。上述如因该材料与油墨体系里的连结料、颜料、填料和催干剂设计配比不当,便会出现较大颗粒。因此,应在印前先进行试验。
6.光泽及耐候性。加入防结皮剂后,印刷油墨的光泽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有保光性。添加助剂后,印刷图文墨膜的耐候性便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2010-03-04 08:50:26(环己烷) 环己烷分析方法
环己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己烷的产品特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环己醇装置生产的环己烷。
分子式:C6H12
相对分子量:84.1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43-1982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 铂-钴色号)
GB3723-1999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的安全通则
GB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6283-1986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
GB6678-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6680-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7533-1993 有机化工产品结晶点的测定方法
GB7534-1987 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
GB9470-1988 化学试剂- 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
GB13690-19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 产品特性
环己烷为易燃、低闪点液体,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爆炸,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发应。有刺激性气味,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有麻醉性或其蒸汽有麻醉性,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汽、粉尘会引起中毒。
4 技术要求
本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外观 - 无色
含量 wt% ≥99.95 ≥99.90 ≥99.50
色度 HAZEN ≤5 ≤10 ≤35
沸程 ℃ 80~82 80~82 80~82
结晶点 ℃ ≥6.4 ≥6.3 ≥5.3
密度 g/cm3 0.778~0.779 0.778~0.779 0.778~0.779
苯含量 mg/kg ≤30 ≤100 ≤500
甲基环烷烃 mg/kg ≤150 ≤500 ≤700
环己烯 mg/kg ≤80 ≤100 ≤500
蒸发残渣 wt% ≤0.001 ≤0.002
水含量 wt% <0.01 <0.01 <0.02
5 试验方法
5.1外观
将10mL左右样品,放于干净的试管中,并衬以白色背景,在日光或日光灯下以肉眼观察。
5.2环己烷含量
5.2.1方法概要
用毛细管柱或用与之相同性质的填充柱进行分离,用氢焰监测器检测,记录其色谱图,按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5.2.2主要材料和试剂
a) 主要材料:载气He(99.99%); 补充气N2(99.99%).
b) 试剂:以下所用试剂均为色谱纯
环己烷(HA)
正戊烷(n-C5)
正己烷(n-C6)
甲基环戊烷(MCPA)
苯(BZ)
甲苯(TOL)
环己烯(HE)
甲基环己烷(MCH)
正庚烷(n-C7)
二甲基乙酰胺(DMAC)
5.2.3设备、仪器条件
5.2.3.1气相色谱仪:应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进样分流装置。在进样量不超过色谱柱允许负荷量的条件下,对最后流出的含量为10mg/kg的被测杂质,其峰高至少应大于仪器噪声的5倍。
5.2.3.2记录系统:满量程等于或小于1mV,响应时间小于1s的记录仪或合适的各类色谱数据处理机。
5.2.3.3微量注射器:1μL 100μL 1mL。
5.2.3.4色谱柱:推荐的毛细柱(ULBON HR-1)或相当于同等规格的毛细柱,见表2。
表2
色谱柱 ULBONHR-1 HP19091S-001
柱管材料 熔融氧化硅 熔融氧化硅
柱长 m 50 50
柱内径 mm 0.2~0.3 0.21
柱温 ℃ 程序升温 程序升温
初始温度 ℃ 40 40
初始时间 min 15 17
升温速率 ℃/min 10 10
最终温度 ℃ 200 250
最终时间 min 10 10
汽化室温度 ℃ 250 250
固定液 0.5µm交联甲基硅酮
检测器 FID FID
检测器温度 ℃ 250 250
载气流量 mL/min 1 1
补充气流量 mL/min N2:30 N2:30
H2:AIR 40:400 30:275
进样体积 μL 1 1
分流比 1:10 1:10
5.2.3.5化学分析天平(感量0.1mg)。
5.2.3.6 容量瓶 100mL
5.2.4 检量线的制作
标准样的有效期为1天,检量线(标准曲线)按检定周期或仪器状态发生变化时更换。
5.2.4.1称量100ml容量瓶①空重(m0)
5.2.4.2 将环己烷(HA)放入①中,直至标线附近,并称重(m1)
5.2.4.3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BZ、HE、n-C5、n-C6、MCPA 、TOL、MCH、n-C7各100μL,依次将上述试样注入容量瓶①并称重,得到m2、m3、m4、m5、m6、m7、m8、m9。
5.2.4.4 用色谱分析该标准试样,并根据称量结果计算各组分校正因子fi,计算公式为:
(mi –mi-1)×bi
fi= ……………………………………………… (1)
100×(m1-m0) ×Ai
式中:fi - 各组分校正因子
bi - i组分的纯度,%
Ai - i组分的峰面积
mi - 容量瓶的质量,g
5.2.4.5 把各组分的校正因子设定在数据处理机内。
5.2.5 测定
5.2.5.1按要求设定仪器测定条件,待色谱仪各部分达到表2所示的条件,且基线稳定平直。
5.2.5.2 用注射器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
5.2.5.3 启动数据处理机。
5.2.6 结果的表示
5.2.6.1定量分析采用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100×fi×Ai
Xi= ……………………………………………… (2)
∑(fi×Ai)
式中:Xi - 试样中组分i的百分含量,%
fi - i组分的校正因子
Ai - i组分的峰面积
5.2.6.2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1.5%。
5.3色度
按GB3143-1982的规定进行测定。
5.4沸程
按GB7534-1987的规定测定。
5.5结晶点
按GB/T7533-1993的规定测定。
5.6密度
按GB4472-1984中2.3.3的规定测定。
将常温t(℃)试样的密度换算为20℃时的密度ρ20(g/cm3)按下列公式计算:
ρ20=ρ1+0.00074(t-20) ………………………………………… (3)
式中:ρ20 - 为20℃时的密度,g/cm3
ρ1 - 常温t℃时的密度,g/cm3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领此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01g/ cm3.
5.7苯含量
按5.2中规定进行测定。
5.8 甲基环烷烃
按5.2中规定进行测定。
5.9环己烯
按5.2中规定进行测定。
5.10蒸发残渣
量取65mL(50g)样品,按GB9740-1988的规定进行测定。
5.11水含量
按GB6283-1986的规定进行测定。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1.5%。
6 检验规则
6.1环己烷由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保证出厂的环己烷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说明书。
6.2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环己烷质量进行检验。
6.3采样按GB6678-1986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把同一时期生产的且认为同一质量的产品作为一个批量,应从桶中随机抽取代表整批质量的样,在每批产品的2%桶中取样,小批量时应不少于三桶。取样量应不少于1L。
6.4将所取试样混匀分别装入两个洁净、干燥的磨口玻璃瓶中,密封并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等级、批号、生产日期、取样时间等,一瓶供检验用,另一瓶封存,置于阴凉避光处,留样备查,留样保存期为半年。
6.5技术要求中的沸程、结晶点、蒸发残渣指标,可仅在对产品进行形式检验或用户需要时进行测定。其余各项指标在交接验收时必须进行测定。
6.6检验结果,如果有某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所得结果如仍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包装桶或槽车上应标明生产厂名称及地址、产品名称、本标准代号、商标、批号、等级、净重等,并贴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合格证书贴在上述字样的右上角。
环己烷产品分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环己烷桶为蓝色,为区别等级,桶外壁标签处涂成白色长方形,标签内字样分别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优等品用绿色、一等品用红色、合格品用蓝色。桶上应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符号,按GB13690-1992中标志5。
7.2包装
环己烷的包装采用清洁、干燥槽车、镀锌马口铁皮桶或铁桶中,每桶净重125kg,每桶重量差异不得大于±0.25kg。
7.3运输
环己烷在运输时应防止猛烈撞击,避免桶皮焊口破裂,同时应防雨、防晒、并备有遮蓬。环己烷在装桶前应对桶进行氮气置换,在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并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装完后充氮密封,隔绝空气,装卸、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7.4贮存
环己烷贮存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远离火种及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相关商品帖子
-
15629612610 2024-10-10
-
15629612610 2024-10-08
-
15629612610 2024-10-08
-
15629612610 2024-09-18
-
15629612610 2024-08-16
商品其他帖子
更多